AG官方网站从古至今茶叶历史大事记!

发布时间:2023-11-20 20:06:07     浏览:

  AG官方网站茶叶生产和饮用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出现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在社会发展中,一旦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就特别注重保健和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茶,这种天然保健饮料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由于它含有大量的对人体起着一定的保健和防病的成分,更会吸引大量消费者去饮用它。

  公元前2700以前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人类利用茶叶之始。《神农本草经》

  公元前1100--公元前770 武王伐纣时,巴蜀已用所产之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的最早记述。周武王伐纣时在公元前1066年,据此,我国有确切记载的茶事,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华阳国志》

  公元前770--公元前403 晏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表示春秋时茶已作为菜肴。《晏子春秋》

  公元前206--25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公元前118)的《凡将篇》记载蜀地中草药材中有庄诧,是茶作为中药材的较早记载。

  马王堆西汉墓(墓葬时间公元前165--公元前160)出土文物中有「 (即jiǎ)一笥(即箱)」竹简文、「笥」木牌文与「荼陵」石官印。是茶作为陪葬物品较早的史料。

  王褒《僮约》中有烹荼shen具、武阳买荼之载,可见茶已成为日常待客饮料,四川一带已有茶叶市场,是茶作为商品交易的最早记载。(公元前59)

  杨雄(公元前53--18)的《蜀都赋》载有百华投春、隆隐芬芳,蔓茗荧翠,藻蕊青黄,是最早提及茶的辞赋。

  25--220 华佗《食论》提及苦荼久食,益意思,是提及茶药理功能的较早记述。

  220--265 张揖《广雅》提及荆巴间采荼作饼…若饮先炙之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máo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说明当时茶系作成饼块状,便於运输,又利於防潮AG官方网站。饮用时捣末加入葱姜瀹饮,是较早提及茶叶制作及调饮的史料。

  《三国志·韦曜传》提及东吴国君孙皓密赐韦曜荼zhuang以当酒,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265--316 张载《登成都楼诗》中有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左思《娇女诗》中有心为荼庄剧,吹嘘对鼎 ,孙楚《出歌》中有姜桂荼庄出巴蜀,等是较早咏及茶的诗。

  傅咸《司隶教》提及禁蜀姥卖茶粥;《江氏家传》提及西晋时摊贩卖茶;《晋四王起事》记述惠帝蒙尘还洛阳,黄门以瓦盂盛茶上至尊。可见西晋时茗饮已普及,上至王公下及走卒。

  郭璞注《尔雅》云:「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羹饮。今呼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一曰庄,蜀人名之苦荼。」

  317--420 《中兴书》提及陆纳以茶果宴请谢安;《晋书》:「桓温为扬州牧,性俭,每yàn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都是以茶推行俭德。

  弘君举《食檄》:「寒温毕,应下霜华之茗;三爵而终,应下诸蔗、木瓜AG官方网站、元李、杨梅、五味…AG官方网站。」规范以茶待客礼法,主客寒喧后,奉茶三杯,进茶食。

  420--581 南齐武帝遣诏以荼代三牲为祭,天下贵贱,咸同此制。为我国最早以茶为祭礼的记载(493)

  陶弘景(456--536)《杂录》记载:苦荼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丹丘子和黄山君都是传说中的神仙,可见当时视茶为养生仙饮。

  《洛阳伽蓝记》载南齐王肃初降北魏,不喜羊肉、酪浆,每饮茶必一斗,惯食羊肉、酪浆后谓茶为酪奴。北方士大夫就轻蔑地将茶称为酪奴,可见当时南方虽盛行饮茶,但北方尚未普及。

  581--618 《隋书》记载,文帝开皇年间(581--600)饮茶治头痛。隋朝统一全国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更加便利,饮茶风尚进一步在北方传播。

  封演《封氏闻见记》载降魔师大兴禅教,推行打坐可以饮茶相伴。(开元年间713--741)

  封演《封氏闻见记》记载「于是茶道大行」,「自邹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记述当时北方茶馆兴盛。

  封演《封氏闻见记》载蒙古(回纥时期)驱马市茶,开了茶马交易先河。(756--758)

  王敷《茶酒论》论茶与酒,将茶饮与酒饮相匹配(玄宗天宝742--755后)

  颜真卿为陆羽三癸亭写《题杼山三癸亭》,为中国最早之茶亭。(大历8年,773)

  日僧永忠奉茶嵯峨天皇,天皇下诏植茶进贡,形成弘仁茶风(810--824)。

  皎然《饮茶歌》:「孰知茶道全尔真」,最早提及「茶道」。(760--840)

  宪宗宰相李德裕(787--850)为喝惠山泉而设「水递」入唐使金大廉持茶种子回国,新罗王使植地理山,为茶种传韩最早记载。(828)

  僖宗赐法门寺自用鎏金银茶具,1987出土后现存陕西扶风法门寺。(咸通15年,874)

  960--1127 太宗在建安设官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很大发展(太平兴国元年,976)

  江休复《嘉复《嘉佑杂志》:蔡襄与苏舜元斗茶,舜元以天台竹沥水胜襄。(1056--1063)

  徽宗著《大观茶论》包括地产、天时、采摘、蒸压、制造, róng辨等二十目,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1107--1110)

  荣西於1911年自中国带回宋点茶用具及茶籽初种於九州背振山,1207年由其弟子明惠上人植於宇治,后逐渐广植於伊势、骏河、川越、是宇治茶、伊势茶、静冈茶、狭山茶(琦玉县)之起源。1212年荣西著《吃茶养生记》,对日本饮茶推广影响很大。

  审安老人著《茶具图赞》,对宋点茶器具有较完整的描述及图绘。(咸淳5年,1269)

  1279--1368 顾渚茶因泉水枯竭在宋时停产,元代金沙泉复出,顾渚茶恢复生产,元世祖忽必烈赐名金沙泉为「瑞应泉」

  1368--1644 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茶,兴叶茶。从此贡茶由团饼茶改为芽茶(散茶)。对炒青散茶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洪武24年,1391)

  朱权(1378--1448)晚年悉心茶道,著《茶谱》,对饮茶之人,饮茶之环境,饮茶之方法,饮茶之礼仪作了规范,表现求真、求美、求自然的精神,对明清以来茶文化风尚影响颇大。

  千利休(1522--1591)集日本茶道之大成,其后人发扬其茶道,成为日本茶道三千家。

  威尼斯人giambatista ramusio出版欧洲第一部茶书,开欧人论茶之先河(1559)

  丰成秀吉(1536--1598)奉茶天皇及造黄金茶屋(1585),举行北野松原大茶会(1587)

  罗lǐn(1537--1620)著《茶解》对茶树栽培及绿茶炒制技艺描述甚详(1609)

  荷人自澳门运销茶叶至爪哇(1606--1607),1610年荷兰始输茶(绿茶)入欧。

  茶饮习尚,风靡全荷,荷属东印度公司嘱其西返船只,每次均购中、日茶叶若干,以资应市。(1637)

  1644--1911 1650年·英人已偶饮茶,其价格每磅茶叶售价自六英镑至十英镑。

  1659年·伦敦本年十一月十四日政治公报称茶、咖啡与巧克力几乎遍街均有出售。

  1669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从爪哇运华茶入英。1689年·福建厦门出口箱茶150担,输往英国,始开中国内地与英国茶叶直接贸易之先声。·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华茶源源入俄。

  1750年·红茶在荷渐夺绿茶之市场,往昔以咖啡为早餐饮料者,亦多以红茶代之。

  1773年·英当局强征美殖民地茶税引发「波士顿茶叶事件」,为美国独立战争之导火线年·随英使macartney来华之科学家多人,运载中国茶籽至加尔喀答试种。

  1828年·爪哇试制茶叶成功,后於克拉万省(krawang)的wanajasa设场试种茶树。

  1833年·jacobson第六次由中国返爪哇(亦即其最后一次),携回茶籽七百万粒,茶工十五人及制茶工具多种。jacobson以功动被任为爪哇公营茶叶企业之主持人。

  印度茶叶委员会派秘书george james gordon赴中国罗致茶工收购茶籽,并考察pāo茶制造方法。

  印度在加尔喀答培植之中国茶苗4万2千株,移植於上阿萨姆、古门(kumaon)、苏末尔(sirmore)及南印度。

  1864年·英国人杜德(john dodd)至台湾考察,发现台湾北部淡水河流域适宜发展茶业。於1866年设立宝顺洋行,在李春生(厦门人)的协助下推广种茶及收购茶叶外销。1868年杜德在今台北万华设精制厂,从此台茶便不必运往厦门或福州精制。1869年杜德将台茶直接销往美国,并创福尔摩沙茶(formosa tea)或称「台湾乌龙」,因为品质优异,风味独特,而声名远播,享誉国际。

  1872年·印度人william jackson发明红茶加工用揉捻机,开红茶制造机械化之先河。

  1885年·日人高林谦三获得二项绿茶揉捻机专利特许,后被誉为日本绿茶制造机械化之父。

  1933年·国际茶叶委员会(itc)在伦敦成立,为英属印锡及荷印所产茶叶输出限制五年计划之执行机关。

  1935年·w.h.ukers所著茶叶全书(all about tea)在纽约出版;1949年由吴觉农主编,中国茶叶研究社集体翻译的中译本出书。

  1937年·中国茶业公司在上海成立,旨在提高茶叶品质,确定茶叶标准,改进茶叶产制运销事宜,以扩大贸易,

  1963年·云南省勐海巴达大黑山中发现树龄1700余年的野生大茶树,树高32.1米,干圆3米多。

  1996年·云南省镇沅县九甲千家寨发现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在海拔2100--2500公尺范围,为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野生古茶树群落。

  云南省镇沅县千家寨发现树龄2700余年的野生大茶树,茶树长於海拔2450公尺深山,树高25.6米,干圆2.82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野生大茶树,於2001年4月列入金吉尼斯世界纪录,於10月被天福茶博物院长期认养。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