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官方网站包忠华:彩云之南“炼”茶香

发布时间:2024-02-04 12:14:09     浏览:

  AG官方网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AG官方网站,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邀请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云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包忠华,请他讲述自己点茶成“金”,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AG官方网站。

  讲述人:包忠华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云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

  云南是我国茶叶大省,也是最早的茶文化发祥地之一。小小的茶叶,不仅承载着云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要想点茶成“金”,离不开对茶文化的大力传承与推广,对茶产品与工艺的持续改进和创新。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做的事情。

  2006年,我被调到普洱市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工作任文化品牌科科长,从此与“茶”结缘AG官方网站,致力于宣传、研究与挖掘中国传统茶文化。

  2023年9月,“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填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茶”主题项目的空白。

  当时的景迈山定位为“千年万亩古茶园”,我觉得这个表述有待完善。恰逢2014年云南省要出版新编《云茶大典》,我受聘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在查证相关资料后,我对景迈山的历史和古茶面积进行了论证:“景迈山最早可追溯种茶的历史有1830多年;景迈山有2.8万亩古茶,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古茶林。”这也成为景迈山对外宣传的新亮点。

  普洱市墨江县团田、景星等四个乡镇,曾是一个以茶叶生产为主的多民族高寒贫困山区。2014年,我带领队伍来到这里挖掘茶叶历史文化。当听到这里有棵千年梧桐树时,我突然有了“灵感”。俗话说,“千年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决定用凤凰文化打造墨江茶,将此处命名为凤凰古茶山,以茶产业为龙头,走茶旅融合之路。经过多年发展,墨江茶产业已经成为普洱市近年来大茶区茶农增收最快的地方,带动当地乡镇茶农、茶企年增收8亿元左右。

  2015年,我辞去工作,深度参与到茶产业发展的事业中,担任普洱市天下普洱茶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我撰写了有关茶历史、茶文化的文章累计50万字,并在国内外媒体平台上发表。

  我发现,以传统工艺制作的滇红茶,保质期仅有2~3年,如果当年茶叶销售不完,次年便会跌价,企业效益受损。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

  2013年,我了解到一种古法制茶工艺,茶叶可以在适宜条件下长期保存,还能通过高温提香变为滇红茶。为推广该工艺,我将其命名为“普洱晒红”,并成功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传统的普洱茶饼很厚,泡茶时需要用茶刀撬开才行。消费者撬茶时容易把茶撬碎,甚至还会被茶刀伤手。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将茶饼压薄,并申报了“手撕茶饼”的实用新型专利。

  尽管申请了多项专利,我却放弃了专利保护。这样大家都能享受到这些创新带来的便利,实现共同发展。如今,云南红茶产量一年在8万吨左右,有6万吨生产的是晒红茶,80%的茶企采用了手撕茶饼工艺。

  进入不惑之年,我将公司的运营交给年轻人,在墨江县凤凰山新华村开设“包忠华技能大师工作室”,从事茶产业本土人才培育孵化工作。截止目前,工作室已举办培训活动5期,累计培训400余人。

  2023年,我与普洱茶协会等联合举办了公益性普洱茶高级研修班,目前,研修班已开展2期,培训人数达96人,学员来自北京、福建、山东等全国各地。我也先后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普洱工匠、兴滇人才首席技师。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多年以来,我坚持四处学习,这次来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头雁”项目,也是抱着持续提升的心态。未来,我希望继续为云南茶产业培育高技能人才,真正发挥头雁领航的作用,助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讲述人:包忠华 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副会长 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云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